30年代,阮玲玉,《神女》
30年代,中国第二代导演登上舞台,中国电影完成了由默片向有声片的过渡,进入了中国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,上海被称为“东方好莱坞”。从30年代开始,中国电影显出了其独立的价值。当然,不可忽视的是,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处在战争时期,电影大多仍带有主旋律味道。默片《小玩意》(1933)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,歌颂心灵手巧的中国匠人,和他们“挺起胸膛向前”的乐观勇敢精神,充满了抗战年代的救国热情,抨击侵略战争对中国...
View Article《大护法》(2017,不思凡)
1、世界观。这是影片最好的部分。我会想到《地狱无门》这样的电影和《1984》这样的小说,还有评论说会想到《地下》。本片的世界观设置,是影评讨论最多的部分。可见它确实以年轻人看得懂也看得下去的寓言动画形式,成功做到了政治隐喻。“蚁猴人”、“花生国”、“隐婆”等,都能引发观众丰富的现实性联想。它最直指的,也正是现实性矛盾最尖锐的,阶级性。2、人设。除了世界观设置,有魅力的正派和反派,是日本动画成功的保证...
View Article30年代,有声片,《马路天使》
孙瑜导演的另一部主旋律电影《大路》(1934),是默片向有声片过渡时期的代表作,非常大胆,当年的“电影皇帝”金焰领衔,表现男性赤膊的阳刚之美,还有男女、女女之间毫不顾忌的情谊表现,但是整体节奏几乎呈灾难性,一方面是影片本身的问题,另一方面就是声音的时有时无了。随着有声片技术的进步,1936年中国的默片停止拍摄。国产有声片已经能较好地呈现对白和配乐,此时的电影对白也特别活泼热闹。比如沈西苓导演的《十字...
View Article《妖猫传》(2017)
我这样理解陈凯歌的原意:借一个关于爱慕的故事的壳,和一个千古之谜的噱头,以李白和白居易的诗境,带出盛唐幻象的银幕再现。这本应是个很文学性的奇幻电影,充满诗情,同时又满是奇情。白乐天在极乐之宴上与李白争锋,空海和尚除妖猫、悟道解脱。既有幻术,陈凯歌为何不让白乐天和空海穿越,却要生硬附会晁衡的私人日记,来展开极乐之宴与杨贵妃马嵬驿自缢?大概是陈凯歌不屑于拍没有科学依据的穿越戏,他觉得了不起的是诺兰的《星...
View Article40年代最好的中国电影《小城之春》
40年代中国的有声片水准迅速达到了一个高峰,有中国影史上难得的史诗片,有如今看来都不过时的通俗剧,还有比肩国际的诗电影。《小城之春》(1948)是40年代最好的中国电影。片名得自杜甫的诗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。全片的气韵得自苏轼的词“笑渐不闻声渐渺”。影片的故事,可用松尾芭蕉的俳句“古池本安静,青蛙入水始有声”概括。外来者打破既有秩序,是当时美国西部片已经采用的一个传统作法,比如《风》(The...
View Article50年代,古装故事片《林冲》
相比三四十年代,建国后的“十七年电影”是内地电影艺术的低谷期。第二代导演兴致勃勃地开始他们的第二期创作,没想孙瑜的《武训传》(1950)竟搞到了全国批判的地步,一夜之间中国电影开始首重意识形态了。虽然《武训传》确实三观不正,看得气闷,但不至如此。艺术不自由,搞领导审查和自我审查,流弊至今。...
View Article《嘉年华》(2017,文晏,中/法)
影片的内容和内涵都很好,遭遇、家庭、社会、命运都在其中。但我还是难以喜欢影片的节奏。为什么?双女主并不怎么推动剧情,要靠一个正义化身的律师及其视点来推动剧情(她在剧情最后的反转时刻又功能性地缺席)。我并非说律师角色显得虚假,律师角色是有原型的,但影片中的律师角色缺乏立体感,难以担当带动影片节奏的内驱力。当然如果她立体了,那她对立面的恶也要立体,而不是现在这样虚指。同时影片的题材故事原本就具有的天然主...
View Article60年代,第三代导演,《早春二月》
建国后登台的第三代导演,在夹缝求生的状态中还是拍出了一些好作品。比如矛盾原著、夏衍改编、水华导演、谢添主演《林家铺子》(1959)。短篇小说《林家铺子》原本就是矛盾最好的作品,谢添的表演非常传神。影片的副导演叫谢铁骊,后来成为第三代导演中著名的“南北双谢”之一,他是北谢,南谢是谢晋。两人60年代的代表作当时都被批判,后来都被视为“十七年电影”中为数不多的杰出成就。意识形态的注入直接拉低了《舞台姐妹》...
View Article《星球大战8:最后的绝地武士》(Star Wars: The Last Jedi)
我看到很多粉丝向的评论,批评这一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,甚至是怒斥。大概我并非星战粉吧,对于这番“原教旨主义”情怀,并不感冒。JJ•艾布拉姆斯导演的《星战7》拍得毫无史诗感,对原力的理解和呈现显得庸俗化,打斗场面设计弱。《星战8》将这些重大缺点都被改正了,我很喜欢这一部。在开场的太空激战过后,影片确实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闷。但随着情节铺垫完成,影片进入了一个华彩阶段,一个看似熟悉的、类似《绝地归来》的危局形...
View Article邵氏电影•李翰祥01|宫闱片与黄梅调电影
我想不止我一个人对这个电影场景记忆犹新:慈禧把丽妃做成“人彘”装在瓮中,后来去看她,用她受宠时咸丰帝给她的评语揶揄她:“手柔、腿软、身段美”。这是李翰祥在内地执导的清宫片《垂帘听政》中的一个场景。这部戏我可能不记得片名,不记得主演梁家辉和刘晓庆,但这个场景,这句台词,忘不了。五十年代中期,李翰祥进入邵氏,一手缔造了邵氏宫闱片和黄梅调电影的辉煌。宫闱片里李翰祥最爱拍清宫戏,拍得最好的,要数拍慈禧太后的...
View Article邵氏电影•李翰祥02|“风月片大师”
1963年李翰祥离开邵氏,前往台湾自组“国联电影公司”,当时香港唯一有能力对抗邵氏的“电懋”在经济上支持“国联”。1964年电懋首脑陆运涛及同行的电懋人员因飞机失事全部罹难,对电懋和国联的业务发展都打击很大,香港电影成为邵氏独大的局面。1972年李翰祥回到邵氏,首作便是联手许冠文推出的卖座喜剧《大军阀》,以该片中的少许裸露戏试探市场之后,李翰祥开创了风月片类型,其中最好的,还是《风月奇谭》。《风月奇...
View Article邵氏电影•李翰祥03|《倩女幽魂》
李翰祥的这版《倩女幽魂》(1960),只有79分钟,只算是个小品,但以其古典文雅的格调,诗情画意的气氛,在李翰祥的作品中,也称得上品味独高之作。主演赵雷、乐蒂、杨志卿,以及饰演姥姥的唐若青,皆是当时的一流演技明星。配乐很好(著名作曲家姚敏制作),服化道、灯光布景都细腻。场景虽不多,高台破屋,莲湖琴阁,一场中元节民俗,一间卖字画的文翰阁,都有味道。明确交代故事发生在南明,宁采臣(赵雷)以“苟存性命于乱...
View Article邵氏武打片|胡金铨《大醉侠》
缘起 邵氏武打片,是刺激我成为影迷的源头之一。 很久以前,那时我的家庭娱乐主要是看电视。电视上放的电影,几乎都是《最佳拍档》那样的喜剧片,我一点儿都不喜欢。然后我发现广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“电影大牌档”,放许多邵氏电影公司的武打片,我成了这个节目的拥趸。...
View Article《大世界》(2017)
一般来说我看国产动画就比照日本动画,看世界观和人设,不会比照欧美动画看故事和情感,那比不了。就世界观和人设来说,《大世界》有特色有想法,但是“剧本”差了。整体观感不如导演刘健2010年那部《刺痛我》,那好歹是部103分钟的长片。《大世界》才77分钟,中间那片河水的长时间空镜头、无数黑幕转场、片尾曲加起来起码占了7分钟。这故事里没生活,这是最大问题,所以它丰满不起来。尽管作画把城乡结合部呈现得很好很现...
View Article《一念无明》(2016,黄进)
片名很棒。“一念无明”是佛教用语。一念是意味生命,无明是意味根本的迷惑,由此而生起一切的烦恼。无论是影片的容量(内涵)、节奏(剪辑)、表演(脱胎换骨的余文乐,老戏骨曾志伟、金燕玲的实力帮衬)、音乐和配乐,都非常好的影片,这么高的完成度,想不到是只有200万成本、16天拍完。同是关注少数群体的影片,我觉得它好过《嘉年华》。影片当然并非完美,但毛病很少,我挑出来的,是临结尾处,黄大海(曾志伟)在精神病家...
View Article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1|概述
胡金铨拍完《大醉侠》就离开邵氏,去了台湾。此时邵氏武打片导演,坐第一把交椅的,便是张彻。张彻做编剧和影评人起家,导演了近百部电影,门下六代明星弟子,敌人朋友俱是名人。张彻电影大多粗糙,他自言“创新之处甚多,而水准始终不稳定”,也并非自谦。张彻电影大多是倪匡编剧,或张彻倪匡联合编剧。倪匡曾客气地说,《独臂刀》剧本除了署名倪匡,张彻全改了。张彻最好的电影,算得上是作者电影,但比较依赖好的武术指导和摄影师...
View Article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2|既是开始,亦是巅峰
张彻并非出手就是成名作。此前他还拍过三部武侠片,都是王羽主演。《虎侠歼仇》(1966)是部黑白片,现在很难看到;《边城三侠》(1966)是对五社英雄《三匹之侍》的拙劣翻拍;《断肠剑》(1967)还插入黄梅调和神怪武侠那一套,拍得不伦不类。没想时隔数月,张彻及其班底(主演王羽,武指刘家良、唐佳)皆进步神速,竟拍出《独臂刀》这部划时代的武侠力作。《独臂刀》(1967)《独臂刀》故事精彩,情感细腻,既有侠...
View Article邵氏武打片|后续目录
这个专题后续的内容虽然我已经写完了,不过一是要留待慢慢雕琢文字,二是迫不及待建立新内容的框架,所以暂时不发了,留个目录在下边。再发文就从下一个专题开始,然后……大概继续留坑。显然构建写作框架是比雕琢文字更为好玩的事。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3|书写现实意义的先声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4|风格与异类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5|姜大卫独当一面,扬名亚洲影展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6|张彻的分寸感邵氏武打片•张彻07|狄龙的逆...
View Article李小龙电影01|简介
李小龙是伟大的武术家、现代格斗术先驱,其功夫哲学和武术理念,对武术起到了巨大的改革作用。他也是最伟大的功夫传播者之一,功夫电影的里程碑式的人物,是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。有很多人质疑:他真的那么能打?他是武功天下第一吗?他能打败某某某吗?我只知道,他已经够能打的了。武术乃“自我解放之路”,这才是李小龙的教导。我还记得上世纪末国内掀起了一股李小龙热,1999年美国《时代周刊》把李小龙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...
View Article李小龙电影02|《精武门》
“一个故事的最激动人心处,是价值观的冲突。历史上许多武侠片的价值观是不值一辨的,如‘别人欺负你,要不要还手?没本事报复,难道发发火,也不行么?’陈真只为争取一个发火的权利,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故事原则上是不成立的,但在宣传语上成了‘不可超越的经典’。”(徐浩峰)《精武门》(1972,罗维)成为经典,与其煽起民族情绪有关。低成本的制作和平庸的掌镜,并未限制它流传世界各地鼓舞受压迫人民。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