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世界观。这是影片最好的部分。我会想到《地狱无门》这样的电影和《1984》这样的小说,还有评论说会想到《地下》。本片的世界观设置,是影评讨论最多的部分。可见它确实以年轻人看得懂也看得下去的寓言动画形式,成功做到了政治隐喻。“蚁猴人”、“花生国”、“隐婆”等,都能引发观众丰富的现实性联想。它最直指的,也正是现实性矛盾最尖锐的,阶级性。
2、人设。除了世界观设置,有魅力的正派和反派,是日本动画成功的保证,故事则在其次的位置。《大护法》显然并不奢望做到欧美动画的故事和情感,它是倾向日漫的风格,但人设并不算成功。
大护法缺乏“角色弧”,角色全靠对白和独白支撑。但无论平淡的对白,还是欠深度的独白,它们更多是影片主创营造氛围的努力,都难以有效建立角色魅力。小姜和太子这两个正面角色的“角色弧”做得好一些,也就是人物有成长和转变,但两者都缺乏魅力。小姜通过他的死,他脑中那块蓝色水晶,提升了影片内涵,这是一个功能性的情节设置。太子也更多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,负责搞笑。
主要反派有四个。一是吉安,很表面化的角色,没有魅力,最后也是很功能性地死掉了。二是小鸣,也就是那种大反差的腹黑角色,阴谋论者,是日漫中最迷人的反派类型之一,但是他仅仅是在一场戏中展示了魅力,也没有参与结局。三是庖卯,这是最有魅力的角色,因为他是个有“角色弧”的反派,其性格和境遇有一种荒诞性,是日漫中最迷人的反派类型之二,但是他的角色没有发挥好,虽然一刀斩了小姜,但在戏剧高潮中还是缺乏持续的爆发力,这是导演的问题。四是罗丹,没有台词的冷血杀手,是通过动作场景和最后的脆弱(临死前叫一声“妈妈……”)来塑造角色的,由于动作场景的平淡,和内心戏缺乏铺垫,而显得单薄。要塑造一个“无脸人”那样没有台词的经典角色,对于目前的国产动画来说明显太难了。
3、电影感。动画电影做出电影感,是很多日本动画也很难达到的高度。豆瓣“动画学术趴”的评论,就集中阐述了《大护法》电影感的缺乏,最明显的过多的低机位大远景构图,极大削弱了动作场景的感染力,缺乏开场大护法的第一次出手那种前景中快速剪辑的凌厉动感。包括最后杀庖卯和罗丹,虽然暴力尺度够大,镜头仍非常单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