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奇队长》(Captain Fantastic,2016)
非常有趣,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美国文化。比如片中出现的刀,从开头打猎用的巴克,到中间作为“诺姆·乔姆斯基节”礼物的卡巴,分别是美国猎刀和军刀最著名的品牌。比如在母亲的火葬礼上唱的歌,那是枪花乐队的Sweet child of...
View Article《密阳》
密阳是地名,字面有“秘密的阳光”之意。在我感觉中,这是李沧东迄今最难理解的一部电影,因为主题涉及到宗教和信仰。我们照旧以毫不了解女主人公的姿态,和申爱一起抛锚在去密阳的公路上。她从首尔来到密阳生活,原因显得很矫情:完成死去的丈夫回故乡生活、抚养孩子的愿望。但我们很快得知丈夫生前并不多么爱她,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或者逃避的借口而已,逃避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的流言,觉得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密阳这个地方清净,以积蓄...
View Article《敦刻尔克》(Dunkirk,2017)
虽然片子开头就打出了三种时间线:一周,一天,一小时,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意思。看到陆军男一号的海上漂流夜景接空军白天场景,才觉得不对劲,一直到空军男二号换了个视角再次上演迫降场景,我才明白这是三种时间线混接。此时我的想法是,哎呀这个片子开始有意思了!我可不敢傲然说这片子很容易看,看完我还有没明白的地方:比如“喷火”到底击落了几架敌机?有人说是六架三种不同型号的,我不会看飞机型号,空战没完全看明白。又...
View Article《绿巨人》(Hulk,2003,李安)
重温了李安导演的《绿巨人》。第一次看的时候,我也觉得是一部6分的失败之作。今天看的哪篇文章里提到了这部片,我突然想再看一次。看完感觉不一样了。它仍不算是一部成功之作,但是一点都不差。我想理一理为什么它不被接受。李安的拍法很古典,大量使用看来已经落后的“分割画面”技巧。但现在看,李安把分割画面的技巧提升了,营造了一种漫画既视感,很高级,把漫画分镜和电影剪辑相结合,有效加速了情节发展。把高级的电影语言应...
View Article《猩球崛起3》(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,2017,马特•里夫斯)
影片沉稳的步调延续了前两部的优秀品质。但是前两集距离我们已经有点遥远,上一集还是3年前,只有那种娓娓道来的故事/影像特质,深深铭记于脑海中。所以这一集开头有个像星战系列一样长长的前情提要。开头就是一场战斗,人猿双方都损失惨重,入夜,人类上校带人进行了突袭,杀死了凯撒家人,全片的大矛盾定调于此,凯撒在猿族撤离之际选择了独自离开。主创们当然没有打算把第三部拍成兰博,它的结构很像《黑暗骑士崛起》,描述了凯...
View Article《报仇》(1970)
张彻自认为这是他为数不多拍得好的电影之一。这部戏我早先看过,这次是重温。剧情已经熟悉,所以边看边想到的,首先是挑刺,看到影片的一些不足,然后是为片中的三场戏叫好,其中前两场是第一次看时忽略了的。这出戏借鉴了武松杀嫂,但是嫂子之死拍得异常匆忙,让位给浪漫爱情戏份,还有一场莫名其妙的多余的接吻戏。戏台上的武斗与现实里的打斗对切,充满匠气。向古龙借了一些氛围,但并没有拍出十面埋伏的危险气氛。冷热兵器混杂的...
View Article《师弟出马》(1980)
《师弟出马》是成龙自己导演的首部作品。剧情很粗糙,“师弟”身手完全不差,却屡受同门奚落,这并无道理,但我们观看时并不以为忤;看到成龙与樊梅生、元彪、李丽丽、石坚、李海生、冯克安等演员杂耍般的对手戏,我们就笑出声。这是观众与香港武打片的默契。片中创新的喜剧化杂耍动作(“斗牛曲”+“裙里脚”场景)和新鲜招数的设计(扇子功、板凳功),都显示了成龙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。影片结尾那场漫长的打斗,现在看来仍然...
View Article《双峰》(Twin Peaks,2017,大卫·林奇)
先回顾一下《双峰》第一、二季(1990)和电影版《双峰:与火同行》(1992)。第一季和第二季前9集,劳拉的案子结束(貌似)。只想一睹神剧风采、没有足够时间和耐心的观众,其实看到这里就OK了,不用再追第二季剩下的部分、电影版和第三季。第二季第10集开始慢慢展开的主线,是主角FBI特工Cooper的旧搭档云顿·厄尔的故事,一直到第22集结束。这13集确实不尽人意,最好的只有Cooper和安妮的爱情,两...
View Article陪小朋友看《托马斯大电影》想到的
故事无趣,比赛也没有有趣的大场面。就主题而言,“用心做你自己做到最好”更非常无趣。媲美上次看的《麦兜响当当》。“恐惧的根本原因是对于自我的不确定”。连“认识你自己”我们都很难做到,侈谈“做你自己”,往往做到的就是随波逐流。好吧,也许我是在偷换概念,影片所讲的道理与我所说的不是一回事。但事实也许更荒诞:我们绝大部分人,从来没有超越自己的本性而活;我们绝大部分人,叫嚷着“做你自己”,不曾想到每天的浑浑噩...
View Article《西部世界》第一季(Westworld Season 1,2016)
西部世界,也是我们的现实世界的一个观照:我们是否像德洛丽丝被设定的世界观一样,选择忽视那些无秩序的混乱,相信我们的生命有着某种秩序,某个目标,正如父亲的日常目标被设定为照料牲口和妻子,最终目标被设定为保护女儿德洛丽丝。我先简述一下剧作的结构和迷人的叙事手法。这部剧集的叙事手法是一把双刃剑,极大增加了观剧的难度,同时极大增加了剧集的魅力。第一集结尾,德洛丽丝开始改变。从第二集开始,叙事上使用迷惑性剪辑...
View Article《精武英雄》(1994,陈嘉上)
陈真这一虚构角色,由李小龙率先在《精武门》(1972)中成功演绎。其后电视剧《大侠霍元甲》(1983)中的梁小龙、《精武门》(1995)中的甄子丹,都因为饰演陈真而扬名。陈嘉上导演、袁和平武指、李连杰主演的《精武英雄》,与《铁马骝》同为衡量功夫片的标杆。陈嘉上是香港一流的商业片编剧和导演。拍《精武英雄》照旧是电影公司分派给他的“命题作文”,但是这次,素来喜爱李小龙电影的陈嘉上认真写起了剧本。他决定拍...
View Article对超级英雄电影的一个总结
超级英雄电影是目前最娱乐的电影,而且并没有像《速度与激情》系列、《变形金刚》系列一样出现颓势,又比007系列、《碟中谍》系列丰富得多。至少到2019年,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最娱乐的电影。超级英雄电影以自成体系的庞大世界观作为支撑,有炫酷的打斗和特效,故事上有美剧优点,缺点是处理多个主角的能力有限,比如口碑失败的《复仇者联盟2》。虽然《权力的游戏》的方法很好,主角一个个在被记住后死掉,但大概超级英雄电影...
View Article以此为契机抵制3D?
广电总局的删减,大概一时半会儿反对无效;中国特色3D排片,是时候抵制一下了。我是《银翼杀手》的忠实影迷,看过3次了,以后还会重温。我很期待《银翼杀手2049》,我把三个前传短片都看了两遍,我又看了214分钟的纪录片《危险的日子:拍摄银翼杀手 》(Dangerous Days: Making Blade...
View Article《寻梦环游记》(Coco,2017)
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种享受,它拥有濒于完美的节奏,从片头到片尾。我看的3D中文版,也没别的选择。很佩服迪士尼的发行,除了高难度的女声歌曲,所有歌曲都配了中文版,同样动人,几乎毫无违和感。“请记住我”这支歌,一开头听到并无感觉,到最后听得感动欲哭,这是皮克斯电影的力量。亡灵世界,好过“千星之城”,这是动画的力量。作者“动画学术趴”的豆瓣影评,写出了它在成人向层面上的内涵:对“大众传媒时代下偶像崇拜和成...
View Article30年代,阮玲玉,《神女》
30年代,中国第二代导演登上舞台,中国电影完成了由默片向有声片的过渡,进入了中国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,上海被称为“东方好莱坞”。从30年代开始,中国电影显出了其独立的价值。当然,不可忽视的是,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处在战争时期,电影大多仍带有主旋律味道。默片《小玩意》(1933)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,歌颂心灵手巧的中国匠人,和他们“挺起胸膛向前”的乐观勇敢精神,充满了抗战年代的救国热情,抨击侵略战争对中国...
View Article《大护法》(2017,不思凡)
1、世界观。这是影片最好的部分。我会想到《地狱无门》这样的电影和《1984》这样的小说,还有评论说会想到《地下》。本片的世界观设置,是影评讨论最多的部分。可见它确实以年轻人看得懂也看得下去的寓言动画形式,成功做到了政治隐喻。“蚁猴人”、“花生国”、“隐婆”等,都能引发观众丰富的现实性联想。它最直指的,也正是现实性矛盾最尖锐的,阶级性。2、人设。除了世界观设置,有魅力的正派和反派,是日本动画成功的保证...
View Article30年代,有声片,《马路天使》
孙瑜导演的另一部主旋律电影《大路》(1934),是默片向有声片过渡时期的代表作,非常大胆,当年的“电影皇帝”金焰领衔,表现男性赤膊的阳刚之美,还有男女、女女之间毫不顾忌的情谊表现,但是整体节奏几乎呈灾难性,一方面是影片本身的问题,另一方面就是声音的时有时无了。随着有声片技术的进步,1936年中国的默片停止拍摄。国产有声片已经能较好地呈现对白和配乐,此时的电影对白也特别活泼热闹。比如沈西苓导演的《十字...
View Article《妖猫传》(2017)
我这样理解陈凯歌的原意:借一个关于爱慕的故事的壳,和一个千古之谜的噱头,以李白和白居易的诗境,带出盛唐幻象的银幕再现。这本应是个很文学性的奇幻电影,充满诗情,同时又满是奇情。白乐天在极乐之宴上与李白争锋,空海和尚除妖猫、悟道解脱。既有幻术,陈凯歌为何不让白乐天和空海穿越,却要生硬附会晁衡的私人日记,来展开极乐之宴与杨贵妃马嵬驿自缢?大概是陈凯歌不屑于拍没有科学依据的穿越戏,他觉得了不起的是诺兰的《星...
View Article40年代最好的中国电影《小城之春》
40年代中国的有声片水准迅速达到了一个高峰,有中国影史上难得的史诗片,有如今看来都不过时的通俗剧,还有比肩国际的诗电影。《小城之春》(1948)是40年代最好的中国电影。片名得自杜甫的诗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。全片的气韵得自苏轼的词“笑渐不闻声渐渺”。影片的故事,可用松尾芭蕉的俳句“古池本安静,青蛙入水始有声”概括。外来者打破既有秩序,是当时美国西部片已经采用的一个传统作法,比如《风》(The...
View Article50年代,古装故事片《林冲》
相比三四十年代,建国后的“十七年电影”是内地电影艺术的低谷期。第二代导演兴致勃勃地开始他们的第二期创作,没想孙瑜的《武训传》(1950)竟搞到了全国批判的地步,一夜之间中国电影开始首重意识形态了。虽然《武训传》确实三观不正,看得气闷,但不至如此。艺术不自由,搞领导审查和自我审查,流弊至今。...
View Article